淺談一下演算法
董a講堂
已複製連結
上一則
下一則

最近你想買一雙襪子,上網搜尋了一下「襪子」,看了大概十分鐘,覺得眼花撩亂,各種不同的襪子可供選擇,接著你想先等等好了。
打開臉書,發現你的版上滿滿的襪子品牌,塞滿了你的版面。
到了新聞的頁面,發現側邊欄的廣告也是滿滿的襪子。
接著妳的手機推播的購物台廣告,也塞給你滿滿的襪子。
你彷彿進入了襪子的世界,這個世界深怕你沒有襪子。
這就是演算法。

而演算法的原型是這樣:
如果...就...
說完,就這麼簡單。

也就是一種對事情的反應,或是說當你接收到刺激的時候產生的行動。這是很被動、提前的未雨綢繆。
如果 我早起,就 會做運動
如果 我閱讀,就 會寫筆記
這種接收到刺激(早起、閱讀),就會產生行動(運動、筆記)


到了比較進階一點的就會變成,如果看了一本漫畫不錯,就想要看更多的漫畫。
而我們現在在網路上常常會說的演算法,就根基於此。
你會發現你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的東西同值性越來越高?
因為你被演算法不斷提供你想要看到的東西。
就像一開始的襪子,你搜尋了襪子,最近的一個月就會不斷地看到各式各樣的襪子廣告。
直到我受不了把襪子的廣告隱藏起來,他才消失一下。
而這個就是在臉書上面的演算法給你的,因為你看過,所以我認定你喜歡,所以我就不斷的塞給你,你喜歡的東西。
而這個現象,也會相同的產生在相同的思考類別裡面。

你也會發現,你在臉書上面的朋友的立場好像跟你越來越接近?因為你對他們按讚,臉書判斷你喜歡,所以不斷塞給你與你相同的立場的言論。
你就會有一種,「這個世界想的跟我都差不多」的假象。
而這導致了「可得性偏差」。
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:發生在由於你最近得到的訊息,讓偏見或謬誤不知不覺影響你對現實的主觀看法。
而這種可的性偏差會讓你過度依賴你參考架構的近期經驗,而失去了大方向。

舉個例:
假設你是個經理,需要撰寫下屬的年度檢討,你理應批判性的和客觀地思考他過去一整年的表現,然而你卻很容易被過去幾個星期那些不好或良好的貢獻所動搖。
或者忽略他與其他同事互動所得到的更整體觀點,你可能只會考慮你個人和他之間的互動。
所以這就是為何到了選舉的時候政府才會有作為、你才會看到候選人的新聞、你才會看到他們出來拜票,而不是平常就出來服務。
因為在這個時候你就會被可得性偏差所影響,你會以為他在任期內一直都有在做事。如果他是第一次出來選,也要讓你有一種無處不在的錯覺,讓你覺得他好像是個會做事的人,但事實上你從來不認識這個人,只是因為最近的可得性偏差造成的誤解。
而隨著網路個人化的推薦和新聞推播的增加(演算法的強大),可得性偏差成為越來越具危害的問題。這種模式稱為「過濾氣泡」(Filter bubble),演算法造成的結果,推播給你的是你想要的,你不要的或是不可能點的,就不會再推播給你。
當你把這些相同的過濾氣泡放在一起,會得到「回聲室」echo chambers效應,這是指相同的想法似乎在同一群人之間回應,迴聲重複在相互連結的過濾氣泡形成的集體房間裡。因為人們越來越少接觸不同的觀點,回聲室會導致越來越嚴重的黨派立場。又由於可得性偏差,他們會持續高估持相同意見者的比例。

那我們怎麼避免這種現象?說真的,很難。
現在連Google的搜尋,都經過演算法來推播給你你比較可能會點擊的搜尋結果,而不是用以往的通通一樣搜尋結果的方式給你資訊。這更加劇了回聲室效應。
以前我們會說,你看,我們公司的搜尋優化很強,已經到了搜尋的前幾頁,而這個標準已經不適用,因為google給每個人不同的標準,你公司的網站會排名在前面只因為你自己常常搜尋你的公司。
那我們怎麼辦?
你要有智識。你必須要有不同的觀點,你必須要有不同的想法,更重要的,你必須客觀面對這個世界。
結論每次似乎都差不多,都已經快成為老生常談了,但,你真的只有這個方法。

面對資訊的時候要多方思考,了解這些資訊的來源是什麼,並且搜尋與你不同立場的意見,他們傳達的是什麼。任何兩個不同立場的衝突,都有故事的兩面,因此也會有「第三個故事」third story 及第三個公正觀察者所敘述的故事。在任何不同立場的狀況裡面,強迫你自己像一個公正的觀察者一樣思考,對你都是有幫助的,包括困難的商業談判,和生活中的立場不同。
學習描述你和其他人之間的不同立場以及差異,無論你認為和感受到的是什麼,至少可以同意你和其他人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。
只關注你面前的事情很簡單,要往外尋找一個客觀的參考架構比較困難,但為了要錯誤少一點,你必須這麼做。

如果有其他不同的想法,歡迎您可以多多跟我討論,如果覺得我的想法不錯,也請多多幫我們分享!

繼續閱讀
SHARE:
已複製連結
上一則
設計引進門,業績在個人
下一則
別人倒店他開業
更多推薦
在林聰明旁邊開店聰不聰明?
關於行銷董a講堂
四個選項
董a講堂
遺忘是為了記住
董a說書
人人有本難念的經
董a講堂
不要擔心一時成敗,而要放眼於達成目標。
董a說書董a日常
我要成為設計師!
董a日常董a影片
公司的方向抉擇
董a影片
四個選項
董a講堂
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