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設計師跟我說,他最近都沒有在做設計
董a講堂
已複製連結
上一則
下一則

有設計師跟我說,他最近都沒有在做設計
因為覺得太大的案子他很難顧全所有的小細節,而每天在處理的事情都是大的方向,以及協調很多他覺得很煩的事情,比如工班的進場時間、業主毫無邏輯的主管提出的質疑、或是業主突然改變的方向,他覺得自己沒有在設計細節,進而覺得沒有在做設計,而看看別人那種小案子,好像可以顧得比較全面,細節可以做很多,感覺上設計感就變得很強。
而他因為這些「事件的煩惱」,讓他沒時間去去思考這些小細節。

大致上他覺得,設計感=細節的堆疊。
我通常會給這樣的現象一個名稱:小細節上的自戀。
因為我們在學校唸設計的時候,老師常常會把一句話掛在嘴邊:魔鬼藏在細節裡。
我們相當直觀地會把細節=那種微小的事物。
所以你會看到一些設計師,他把一些細節收尾收得淋漓盡致,或是把一些材料彎折、打磨、或是用極度不可思議的方式來製作,作為整個設計的靈魂。也許說到頭,這些也就是小細節上的自戀者才有辦法掌握的吧。

而對我來說,想到這些細節上的自戀真的很厲害,利用工法也真的很厲害,但遠不及注重整體效果、安排正確的流程動線、把空間的主題提升、協調所有的資源…..這些關於人的事情,來的厲害。
業主常跟我開玩笑說,周董你根本不是在設計「空間」,你是在設計「人」。我覺得他們講得對一半,我不只是在設計「人」,我在設計「事件」、「場景」、「人在空間中的行為」、以及「資源的整合」。

我認為設計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:細節、人/事、資源。
當一個案子空間比較小,大致上我們注重的就是這些細節的堆疊,這就是第一個層次。
來到第二個層次,人/事的時候,我們思考的就是怎麼協調人,去把事情做好,重點在於溝通、整合、以及如何在公司、業主、設計各方面的利益達到一個平衡點。
當設計師已經到了這個階段的時候,大致上都是在處理「人」的事情,應該關注的事情就是事情的合理性,一些衝突性的問題、溝通上的問題、以及對於整個工程的掌握、流程的合理性等等。
而第三個層次,他要整合的就是資源。
當我們接到一個案子的時候,我們在思考的不只是空間的美感,還要去了解業主本身的資源,擁有多少的人力、有什麼樣的流程、並且有多少的資金可運用、可能要結合或是去兜什麼樣的資源進來。
在這個階段,我們應該做的是專心議定大事,不要為小事操煩。

我們最常遇到的狀況是:
周董,我有一筆錢,一塊地,但我不知道我該做什麼,你可以給我建議嗎?
周董,現在我有一筆錢,我應該做什麼事情才會賺錢?我該怎麼花?
而到了這個階段,我們注重的事情已經是資源本身的盤點、事件的合理性、以及對於整個資源的掌控。
你要關注的事情會變成:這塊地,我們能做什麼用,業主想要除了賺錢之外,我們還可以賦予他什麼不同的意義?而能夠賦予它意義的人事物是什麼?我們能夠取得這樣的資源嗎?而消費者來到這邊的話,他們能夠得到什麼不同感受?行為該如何安排?
這對我來說,才是設計目前最重要的事情,不僅要動用到各種人脈、各種不同的資源、甚至是不同業主之間的橫向串連、上下游廠商的互相協調等等,應該這麼說,對我來說,這才是真的設計。
我們在設計這個區域的大方向,他在未來呈現什麼感受給使用者?而對於這些體驗,我們該怎麼穩定的輸出給使用者?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是否具有「可持續性」?
這些要討論的細節極為繁瑣,每個擁有不同資源的人,要怎麼在你的安排之下願意用相同的邏輯思考問題,怎麼協調不同的利益,以及面對不同的空間屬性,你如何展現你的專業,讓空間成為你想要的樣子?

當你面對到如此複雜的狀況,你要整合的事情如此多,你要思考的未來如此難明,而你現在跟我說:這個轉角的收尾比較重要?
這重要沒錯,但很明確的是,我們的視野不應該侷限於此。這些小小的細節就像是你在堆一大堆的書(書就像一個一個的知識、細節),一本一本的平放的時候很穩,當你堆疊到第10本的時候,就稍稍有點晃,到了20本的時候,你似乎就得要在旁邊扶著,到了50本,他是非常容易倒下的。
唯一不會讓100本書倒下的方式,就是給他一個空的書櫃,在正確的框架裡面堆疊這些書。
而大局觀,就是先形成這個框架,裡面的細節內容也很重要,但框架可以讓這一大堆的知識不會倒塌,也會朝你想要的、正確的方向堆疊。

繼續閱讀
SHARE:
已複製連結
上一則
在現在要當什麼樣的人賺錢才會容易?當個好人。
下一則
設計引進門,業績在個人
更多推薦
養成好習慣太無聊?
董a日常董a講堂
跟你想的不一樣?
董a影片
探究根本的空間觀察學
董a影片
設計師才懂,做設計最爽的事
董a影片
關於挖角該如何抉擇
董a日常董a講堂
思考的重要性
董a說書董a講堂
你賣的是產品還是體驗?
關於行銷董a講堂
會議的重要性
董a說書董a講堂
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