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設計是不斷溝通的過程】
董a日常
董a講堂
已複製連結
上一則
下一則

前幾周下課的時候,兩個同學拉住我。  
老師,我想請你看一下,我們公司的設計是否有什麼問題?
  
我們公司的產品是洗髮精、護髮精華液。因為包裝用紅酒當作概念發想,所以我們櫃位就採用「酒架」的方式設計,因為成分都是天然的,我們就用一些原始的材料:木頭、紙….等等的…學生說。  

我看了一下,其實在設計上沒什麼問題,與消費者溝通的元素上都算成功,並且跟旁邊的櫃位也有很大的不同,的確可以獲取不少消費者的目光。  
——  
我覺得不錯啊?有什麼狀況嗎?  
——  
學生:不過我們老闆有很多不同的想法,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,常常一開始講這樣,後面又變不一樣。而且我們各個部門的想法都不同,每個部門都用自己不同的想法提出需求,我們設計行銷部門常常覺得很痛苦,不知道該怎麼辦。  
——  
我:這應該不是設計問題,是溝通問題吧?  
學生:怎麼說?  

這表示設計需求沒有被整合,每個單位都有每個單位不同的需求這很正常,但卻缺乏橫向溝通,而老闆隨時加入不同的想法,設計常常會是一種多頭多樣的零和遊戲,也就是說,你今天可能有三個選項,但這三個選項會各自影響不同的後續選項,也就是選了A,就會產生了B,接著又會產生C。而如果你選擇了A1,就有可能產生不了B,而會變成產生B1,那後續也難以產生C。

舉個例子,如果你想要有酒牆,那你的櫃位必須要有這個條件,也就不能是中島店,必須要靠邊。但如果你就是中島,必然你的酒牆呈現方式就不同,在整個服務流程也會完全不一樣。而這個時候要問的就是談條件商場的業務:你怎麼會跟商場談了一個中島店?而不是就只能「接受」這個結果。  

所以你們公司的問題並不在設計,而是在設計更前面的事,也就是你們在設計之前沒有明確的溝通,沒有整合需求,以至於後面的成果混亂,導致執行者的服務崩潰。崩潰還不打緊,重點前端還不知道,需求仍一直不斷提出、充滿矛盾,並且互相拉垮前面的設計需求。  


同學悻悻然離開。  
我很難在短短五分鐘很難提出什麼具體的建議,就在這邊稍微補充一下。  
——  
我們公司在設計之前,會把所有的需求做成心智圖,針對各種不同的需求、立地條件、以及各種不同的法規:從走道寬度、消防、動線、商場規定…..等等各種外在條件一一列出。這樣對我們在執行設計的時候會有一個全盤的考量,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考邏輯地圖。  

設計師在完成這個邏輯地圖之後,我們以幾個角度出發:設計師、業主、營運主管、廚房人員、消費者,來討論各種不同的可能性,我們會依照各種不同角度來思考流程動線、營運方式、消費者感受….等等將所有可能產生的流程跟狀況考慮進去。作為設計的基準。 
——  
基本上會有三大類:  
設計表現:與使用者的溝通|使用方式|流程動線|法規|  
消費者感受:是否對焦TA|消費者溝通元素是否到位|消費者流程感受|  
營運及企業資源:營運方向|預算|人員調度|  
——  
在我們內部會先做這樣的考量,在跟業主討論的時候,我們也會將這個列表跟業主一起討論,看有沒有遺漏或是增加。  


很多時候業主不太會表達自己的需求,或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。而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讓他們了解設計可以改變他們什麼,或是可以給予消費者什麼不同的感受。  

舉個例子,業主常常因為我們在別的案子大膽設計吸睛,進而找我們服務他們的空間,但很有趣的是,當我們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往往又會因為我們的進取而有點害怕,想要回到保守的狀態,這時候這個表格就會是一個蠻好加強業主信心的強心劑。
因為從業主的角度他就可以看到全局,在整個局面裡面我們考量的是什麼,並且看重的、需要強調的,這就像是一張地圖,至少知道從哪裡走,會到哪裡去。從理性的思考上如果沒問題,那麼在感情上就比較能夠被補償。


回到學生的問題,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,執行部門可以跟每個不同部門深入溝通,並且將每個不同的需求列出,老闆在這些完全不同的需求裡,看到全局,看到整個思維的地圖,他也才能找到一個平衡點,這些資訊的搜集極為重要,花一點時間在設計需求的整理,可以讓你後面重新來過的機會減少很多很多。  
期待您的不同感悟。

繼續閱讀
SHARE:
已複製連結
上一則
怎麼可能在一個月之內完成兩百多坪的設計案?
下一則
平平都是月餅
更多推薦
逃離報復的迴圈
董a說書董a講堂
設計不只顏值
董a影片
邁向成功之路
董a影片
疫情之下的衝擊,我們該怎麼調整和檢視?
董a講堂
學習能力急遽下滑怎麼辦
董a說書
大企業的餐廳
董a日常
漢龍剃刀(Hanlon's razor)
董a講堂
黃金團隊靠緣分,還是靠精準的眼光?
董a影片
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