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篇關於釣魚竿的故事,但不是、不是、不是(很重要說三遍)在告訴你釣魚竿是教你釣魚不是給你魚吃,這種聽到爛的故事。
一樣的釣魚竿,我們換個不同的角度來說:
有一回,小明在一家釣具專賣店裡逛著逛著,看到一支耀眼奪目的塑膠製魚餌,他仔細端詳之後問老闆:「魚真的會喜歡這種東西嗎?」老闆面帶微笑地回答說:「小明,我們又不是要把這個賣給魚~」
小明之後跟老闆說什麼不重要,重要的是從這個故事裡我們知道了幾件事情,事情套用在以往我們和業主一來一往的經驗,其實也能找到相同的道理:
1客群的需求-這個故事到底誰是客群?魚?還是小明?
這個關係有點像是來找我們設計的客戶,我們設計的空間到底是要符合客戶的需求還是符合消費者的需求?
2賣的人-老闆。老闆的角色到底是在 #創造需求還是 #供應需求?若只是想要供應魚的需求,大不了賣魚餌或是飼料就好,但出現 #塑膠魚餌 明顯就是在創造釣魚的樂趣。
3出錢的人-出錢的人是小明,不過這個出錢人的層屬關係也是在預測魚的需求。
4羔羊-最後的就是魚了,在整個消費市場架構或是這個食物鍊環節,它的位置是在最底層,我們在這裡用羔羊形容他們。
在提到客戶真的要什麼的時候,我們常常會用自己的經驗做判斷,比如餐廳,我們會以為客戶要的是美食或是優雅的環境,所以我們會針對這樣的客戶需求作改善。
照這樣的道理:
魚餌製造商在供應商店老闆的需求,但他在預測小明的需求,商店老闆在供應小明的需求,但小明在預測魚的需求小明買單了,他也在預測魚的需求。
其實這一層又一層的利益關係與利潤都是被設定好的,在整個市場的需求被串成整個供應鏈。
你發現了嗎?魚的需求是被「魚餌製造商」所設定的,一個企業要成功,就應該是扮演魚餌製造商的角色,他能夠引導整個供應市場的走向,不是在提供需求,而是在創造需求。
而你要在這個供應鏈裡面,扮演什麼角色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