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和一位業主聊到「如何把品牌做深?」
他說:「有位年輕的設計師要我給他一年的時間,讓品牌照他的規劃來做,不以賺錢的角度經營品牌,這樣品牌文化底蘊一定可以發展出來,並且達到很好的效益。」
聽到這裡,我既開心也擔心,
開心的部分是:業主認同品牌深度。
我們先了解品牌深度是什麼,根據MBA智庫百科說明什麼是品牌深度:
品牌深度(Brand Depth)指的是消費者打從心底對品牌的認可、接受程度。因為是發自內心的選擇和決定,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做出改變。所以品牌深度也包括品牌聲譽度和品牌忠誠度。
品牌深度包含消費者的認同感,以及消費者在心裡被觸動的那個區塊。
然而,創造品牌深度這件事知易行難,從市場定位、經營策略、產品內容、人事服務、行銷到設計(視覺與空間),都必須環繞著整個品牌的核心理念
這些策略規劃其實更看重的另個向度:「時間」
但 #歲月是一把殺豬刀
這就是我很擔心的地方。
企業之所以能成功,盈利固然非常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「長期持續的盈利」。
通常企業的三個階段是 #先求生存 #再求知名度 #最終再談理想。
第一階段:先求生存
公司的財物是你的命脈,因此起初營運時必須累積一定資金,讓公司沒有營運狀況問題,維持一段時間後,接著進入「培養知名度」的階段。
第二階段:求知名度
這個階段重要的是讓消費者知道公司理念與精神,例如這間公司堅持什麼、核心價值在哪裡?都是在這個階段需要注意的。
第三階段:追求理想
也就是實踐企業本來的初衷,以及企業責任等等。
很多企業在一開始就是在求生存的階段,除非一開始就有大筆資金挹注,否則沒有進帳,就不會有好的營運狀況。而如何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能進帳?大部分人通常透過行銷活動或是設計的方式達成,這樣的方式才能吸引到你要的客群。
如果說用一年的時間慢慢去講你要做什麼,會不會在還沒傳達清楚你的品牌意念前,店就撐不下去了?
我們在思考品牌的操作以及深度問題,都會提出一個短期、中期、長期計畫,針對不同階段做出不同階段的規劃,
所以簡而言之,就是別在「求生存階段」,就去做「培養知名度」的事。正確的角度切入,才能在對的時候賺到錢,進而進入下個階段。
這樣的規劃才是企業實戰的經營過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