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間決定行為而非行為決定空間
生活裡,凡事和我們有所接觸的東西,都足以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與行為,更不用說是住宅、工作空間。
住宅空間不應只探究其裝潢華不華美,或是材質多麼講究。住家空間中的主角應該是入住的使用者,而空間中最美的應也是使用者之間的和諧。
不管是人與人的關係,或是人與空間的關係,根據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和日常行為,我們重新定義出新的空間劇本,強調生活機能與親子互動,讓空間決定行為而非行為決定空間。
好的空間不只兼具美好的生活風格,更要給予人更好的生活質量,那我們該怎麼做呢?
什麼是空間劇本
空間劇本就是前期使用者希望在空間之中產生的行為。運用空間的變化寫出人的行為劇本。比如你希望陽台可以滿足你「端著咖啡看著遠方」的畫面。那你就必須要有三個東西:陽台、咖啡、風景。 因此我們必須設定一個位在高處的陽台,將煮咖啡的位置放在陽台附近。依據空間劇本,設計就像導演一般,導出了「在陽臺端咖啡看著遠方」這樣的行為(畫面)。
來看看設計前的原始平面圖,可以看到只有兩個大房間
空間使用上的原有劣勢:
此空間的使用者為五人的小家庭,分別是:奶奶、一對夫妻、一個國小三年級的兒子和一位四歲的女兒。
而住宅原是一間兩房的格局,雖然和一般的住宅來比較,已經有顯著的不同,但是隨著小孩們長大,需要的隱私空間變多,兩房格局對使用者來說,開始產生不便。
我們整理更多空間的問題:
1.以比重來看,私領域的房間坪數大於公領域(但是使用
2.位於廚房的視線範圍無法看到公領域(客廳、和室),
3.漸漸長大的小孩,需要各自獨立的房間。
4.浴室的使用不便
5.客廳的沙發使用率低,即便坐上去之後,就只是想看電
這是一個兩間房變四間房的魔術
看看我們改變之後的平面圖,這個房子有趣的地方必須先從最小的空間來看:
因為受到阻礙的空間經驗,使我們重新思考每個空間的本質是什麼,也讓我們重新去想像空間的劇本。我們從每個空間,一一討論空間的配比以及需求。
女兒房與兒子房
如果注意看這兩個小孩的房間,會發現空間其實不大。空間大概就是能放入一張書桌、小衣櫃、以及一張床。
大部分的人都會想要房間大一些,但我們認為這是不符合現階段的空間劇本的。
試想:一個比較大的房間與加上一個即將進入叛逆期的孩子,將會變成什麼狀況?
房間裡面,就是自己的小天地,當房間裡面應有盡有,跟父母互動的就顯得更沒有必要。如果有台電視、電腦的話,那就更完美了。
而另一個四歲的小孩如果有個大房間,會怎麼樣呢?
小孩一樣沈浸在自己的世界,不太會出來與父母互動的可能。
所以我們在設計上,用一個簡單的技巧地避免這個問題:把房間縮小。
房間一旦縮小,可以在裡面的活動就會被空間所限制。兒子要組樂高的時候會因為空間不夠大,必須出來到餐桌上面與父母一起組裝。女兒玩扮家家酒,因為房間不夠大,會到和室空間來,或坐或臥,間接把公領域變成自己的小天地,獨樂樂不如眾樂樂。
男女主人的房間
男女主人的房間,並沒有廁所。因為房間主臥室留給奶奶了。所以在設計上,我們也會依照可能產生的空間劇本來做設計。
而此空間,我們使用和室的做法處理。這樣不僅解決兩個小朋友有時來與父母一起睡的時候(如果是一張床,空間就會變成非常的擁擠)另外,和室的側邊也是收納空間,減少浪費空間的狀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