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都認為要完成「創新」,靠一個創造性較高的人就能達成。例如設計師可以透過自己的作品,讓大家覺得這個概念創新、有意思。這一切聽起來似乎很合理。
但實際上 #創新 可不是獨立運作的單點行為,而是透過整個大規模的系統協作才能達成的產物。
#怎麼說?
創新=一種能透過足夠經驗達成的成效
如果這件作品或事件,無法在不同面向達成強大的效應,通常不會有人買單,也就不會說它很“創新”。
特別是在重視務實的建築、室內設計領域。
想一下,今天有一個金額龐大的案子在你面前,你要如何說服業主把這龐大的數目放在一個你從不熟悉的領域,讓他願意和你一起冒險,甚至成效比原本的效果還要好(如果是商業案)?
在此我們可以從頂尖建築師與令人歎為觀止設計去思考:
a.他們到底用了多少的經驗換取這次的機會?
b.他們如何說服業主投入如此大的資金?
而這也衍生出另一個問題「創新的前提是什麼?」
????(解答影片)????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6PRGcCDkprI&utm_source=youtube-0813vedio&utm_medium=youtube-0813vedio&utm_campaign=youtube-0813vedio&fbclid=IwAR3tkhD3ZFDYYARWlxBHU56lyUoUIqyFlw3_Aaek55ks-Si3asj7EucDy8g
所謂的「創新思考」還是會依循一些方式,例如先定義出保守的邊界:大部分的人都怎麼做?或是我們認為保守的方式怎麼處理?把範圍底定出來後,接著定義出行業的相關產業鍊,是否可以上下生產結合,突破本來的邊界。
當然這麼做也可以去連結左右的產業鍊,讓看似不同產業但本質相同的產業來結合。
比方說我們做空間設計,結合上下的產業即會連到營造、工班等等,這樣形成相同的產業鍊,但卻結合到不同的專業。(不過這樣的連結已經有很多人這麼做了)
那換個作法,結合左右關係的產業呢?所以我們選擇結合企業顧問。
原因是因為我們公司的客戶多是商業空間,很多都牽扯到商業模式。當遇到不同的產業的業主給出的問題,似乎相互結合起來解決問題。
其實晴天見現在執行的案子,很多都需要放手一搏的決心,因此每次判斷和決定,都必須更加謹慎。儘管有許多的創新,但每一次的創新,都經過不斷的思考及判斷、不同維度、角度的觀點,用各種可能的假設,到最後才形成「創新」的樣貌。
「創新」,絕對不是靈光乍現,就能立刻決定的結果,更不是來自於沒有經驗的創意,創新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,而建築及設計工作的創新,就是在這些系統之中找到更嚴謹的方法,來達成更強大的效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