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們正著手一件「婚宴會館」的案子,剛好整理一下我們過往的一些經驗,趁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。(內容不見得都是答案,如果有什麼想法都歡迎和我們分享你的觀點)
1. 進場的動線引導
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,一開始的流程順不順利就顯得格外重要。整場的婚禮由賓客進場揭開,空間安排上,必須先預設「人流會在一個小時內全部湧進此空間」而此空間中,往往會有親戚們寒暄、打招呼的時候,因此在外面收禮金的流程,以及進場後的空間寬敞度都必須特別注意。
2. 五臟俱全的新娘房
看似簡單的一個房間,很多人都認為沒什麼好探討。然而,若從新娘的角度來看,她可能是會在這個空間停留超過六個小時的使用者,其中例如伴娘、新秘、親戚家屬,也會魚貫地進入這裡。
程序上:從梳妝、準備到休息,不免也有拍照合影的時候,其實也是個好好發揮打卡點☝️的空間。
3. 要突出又不衝突—新人進場動線
「進場動線是否與客人進場動線相同?」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。
大部分人應該會想:新娘進場,應該相當於演員出場。可有趣的是,在動線上還必須經過客席區,似乎要像是從人群之中走出來般,賓客們可以跟你有所互動。
相對來說,同時這也意味著動線設計不能太寬,不然會讓空間變得過於尷尬,因此為了區隔動線,很多婚宴會廳會採用升降的舞台設施,來解決動線的問題。
4.新人與賓客的主場—宴客座席空間
寬敞必然是條件之一。但如何排下最大座位數,又保持送菜的安全性?
空間氛圍感受,燈光音響投影等等,也都是不同的學問。
大家如果有玩過《Overcooked煮過頭》應該就知道,把廚房的戰場變成外場「如何把出菜口的菜餚,以最快的時間端至每個桌位」是一道艱難的關卡。
以服務生來說,若在擁擠的空間分菜?到底要用餐車、手端,還是在中間必須設置一個端菜中繼站?運用動線是否將其隱藏在其中,都是設計的技巧。
5.婚禮最後的美好句點 - 送客空間
婚禮結束後,來到最後的階段—送客。這部分想必許多人多少都有些不悅的回憶,像是新人在門口拿著喜糖送客,攝影師幫忙拍照,但後面有人要過,大家輪流等著拍照,可是攝影師被擋住,小孩沒拿到糖果再跑回去拿,旁邊有人趁著酒酣耳熱大聲喧嘩,一邊鬧新人……不一而足,就像是一場鬧局,新人尷尬,我們也無奈。
仔細想想,解決這個痛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「動線」,
解決動線其一:
「利用高低差」營造出舞台的空間。這樣拍照的人有獨立性,要離開的人也不會因為前面等著拍照而塞車不開心(但塞車問題也未必不好,因為這樣看起來又會比較熱鬧 。)
總之,婚宴會館這個空間非常特別,在不同國家都會衍生出不同的風味。想想若把國外全白的空間複製進來,只要稍有一個元素掌握不當,或因為風俗民情不合的關係,原本浪漫仙氣的感覺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像喪禮。
當然,現在年輕人能接受婚禮的風格越來越廣,設計上的變化也越來越多元,不管是運用新的科技、投影、互動,豐富出婚禮流程,趣味性,本質不變,痛點仍然需要解決,每一婚宴場的動線都需要透過設計去找出對應的方式。
設計的目的最終就是要解決問題,更何況是這種「為一生一次」而做的設計。